深圳:筑牢法治“防火墙” 构建反诈新格局

近日,深圳一男子接朋友电话称,只要办一张银行卡就能获得50元的报酬。男子贪图来钱快,便按照朋友的指令操作,果真拿到了50元报酬。没过多久,这名男子及其朋友就因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被警方惩处,其违法违规行为也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这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后在深圳发生的一幕。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各种新技术应用相伴而生,诈骗分子利用这些技术和服务实施骗术、转移资金等。深圳的金融、通信、互联网行业高度发达,人口众多、流动性大,电诈犯罪及黑灰产活动相对活跃。因此,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鏖战,不仅需要公安机关聚力精准打击,更需要在法治层面上,加强对涉电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有效治理,从源头上规范治理“黑灰产”,挤压犯罪空间、铲除犯罪土壤,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适逢其时。

2022年12月14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在全市首次适用该法,对架设、看护设备和出租电信线路、固定电话给他人使用的违法人员曾某给予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以来,深圳公安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借助新法实施的契机,对电诈违法犯罪全面发起凌厉攻势,依法开展打击、防范等工作,有力遏制了诈骗分子的嚣张气焰。”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冯海东说。

在研判中心,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开展工作。

瞄准关键环节 出重拳斩链条

近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通过对一条涉“两卡”线索进行深挖扩线,打掉一个以买卖对公账户为主要犯罪手段,涉及引流招工、带人办卡、收购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售卖支付平台账号等多链条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这是深圳公安重拳打击涉“两卡”违法犯罪的一个生动写照。

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民警何帅介绍,“以往,大多数涉‘两卡’人员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是卖张卡,没有直接参与犯罪,即便被公安机关抓了也处理不了,就利用自己的电话卡、银行卡帮助诈骗分子电话引流或者资金转账。殊不知,这种行为帮助诈骗分子隐藏得更深,不仅给公安机关增加了办案难度,还让受害者被骗的钱款更难追回。”在何帅看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实施,为打击和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尤其是形成完善的法律责任追究体系,针对尚不构成犯罪的涉诈行为,有了明确的处罚指向,即便出卖一张电话卡也可能面临行政拘留、罚款的处罚,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

今年2月2日,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向盐田分局刑警大队推送线索:刘某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当天15时许,海山派出所民警将刘某抓获。刘某供述,他在网上找兼职时得知出借银行卡可以获得一定报酬,便将自己的卡号交由他人转账14万余元,获利1000元。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刘某的行为已构成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最终刘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

“作为诈骗分子帮凶的‘卡仔’,参与违法犯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刑警大队民警邬晨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一部预防犯罪的法律。在违法行为人还未达到犯罪程度前,公安机关便能发现其违法情况,进而依法处置,进行帮扶和教育。

从实际办案情况来看,随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实施,公安机关进一步强化了打击力度,深挖扩线,全力挤压“两卡”违法犯罪生存空间。相比法律实施前,涉“两卡”人员数量已逐渐减少。此外,由于出借“两卡”的违法行为人被处罚后会记录在案,违法行为人将无法在短期内再次办卡,起到了从源头上遏制“两卡”泛滥的震慑作用。

近年来,深圳公安机关逐步探索构建打击、宣传、断卡、预警、止付、联动等六条战线同步发力的反诈新格局。特别是着眼于电诈犯罪背后的黑灰产业链,集中优势警力,掀起“断卡”行动高潮,强力斩断利益链条,全力铲除诈骗行为滋生的土壤,始终保持对电诈犯罪打防管治的高压态势,取得了电诈犯罪立案数、被骗损失下降和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上升的“两降两升”显著成效。

据悉,今年开始,深圳公安机关将纵深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的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地见效,坚持全链条、全环节治理,充分依法行使执法和管理手段,加大对涉诈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创新打法,推动“打、防、管、治、建、宣”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基于目前打防电诈犯罪形势需要,深圳公安还将进一步加强对电诈犯罪规律的认识及对策研究,建立区域分类分析研判工作机制。每个分局负责一种高发类型的研究和全量研判,围绕人员链、信息链、技术链、资金链展开全链条深度研判,针对案前、案中、案后3个环节量身订制预警劝阻、打击宣防通道,不断完善预警、研判、劝阻、止付、反制、打击、宣传全流程处置闭环,做到“以新应新、以专克专、以快制快、体系对抗、系统治理”,最大限度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电诈犯罪治理模式,破解治理难题,坚决遏制电诈犯罪多发高发势头。

全力追赃挽损 执法重力度有温度

前不久,深圳市民阿龙在乘坐地铁时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在嫌疑人一步步诱导下,阿龙从某贷款平台借出5.1万元,随后转给涉案账户。“当我反应过来被骗时,为时已晚。”阿龙说,自己被诈骗后陷入无比的自责与绝望中。

冷静下来后,阿龙选择报警。深圳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刑警大队组织警力前往四川,抓获涉案的5名以销售黄金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王乐峰表示,他特别注意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34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会同金融、电信、网信部门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等建立预警劝阻系统,对预警发现的潜在被害人,根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劝阻措施。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应当加强追赃挽损,完善涉案资金处置制度,及时返还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因此,在抓获该案5名嫌疑人后,王乐峰和同事对5名嫌疑人展开工作,说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关于追赃挽损的有关规定,劝说他们主动退还赃款、争取减轻罪责。最终,5名嫌疑人如数退还了5.1万元赃款。

“除了惩治犯罪嫌疑人外,及时挽回损失才是受骗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王乐峰说,他时常见到群众被骗后的悲伤、无助,以及对警察充满期待的眼神,这也触动着他誓要破案、惩治犯罪、追赃挽损。每接到一起电诈案件,王乐峰都会带领同事迅速分析研判、抓捕,然后敦促嫌疑人主动退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诈骗分子利用第三方或第四方支付平台、数字货币、贸易对冲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变转账洗钱手法,转账速度快、隐蔽性强、追踪溯源难,给公安机关追缴赃款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快地把每起案件背后的信息链、资金链全部挖出来,梳理清楚,把案件打击做透、将追赃挽损做细,尽可能地修复群众的受损权益,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最大反诈效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执法的力度和温度。”王乐峰说。

深圳公安缴获的用于电诈犯罪的作案工具。

据了解,过去的一年,深圳公安通过加强机制建设、优化紧急止付App、出台止付返还有关指引,取得了返还被骗资金2.07亿元的历史最好战果。

据悉,今年,深圳公安反诈部门将继续加强与各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拓宽渠道,探索止付、返还新通道,加大财富调查业务培训,优化线上返还工作流程,结合新出台的涉诈资金返还规定和细则,尽快出台深圳本地资金返还指导意见。

综合治理堵漏洞 形成反诈合力

电信网络诈骗涉及电信、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或机构,需要各行业和机构都能履行好自身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充分发挥各方“反诈守门人”的监督、管理功能。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立法速度快、覆盖面广。我们的六条战线都能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里找到相关表述,让反电诈工作更加有法可依。”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曾冠群说,该大队的重要工作就是对正在发生的电诈进行上门劝阻、紧急止付。而开展工作的过程,也是发现行业管理漏洞的过程。

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涉及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等多条链条,单靠单一部门或平台难以彻底打击整治。广东融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深圳市律师协会宣传与公共关系委委员陈敏表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全流程治理,非常具有针对性,不仅规定了个人的义务,还特别注重多部门联动治理、事先防范,进行有针对性、精准性的宣传教育和防范预警。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冒充平台客服类电信网络诈骗案呈多发态势,诈骗分子多以“192”开头的号段拨打电话,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调整需要,事主必须关闭平台支付、借贷业务。如果事主不进行操作,将影响个人征信。诈骗分子继而要求受害人下载使用视频共享软件,诱导受害人向指定的“安全账户”转账汇款而实施诈骗。

对此,深圳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联络合作的职能,用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及时联系行业管理部门及通信运营商,要求深圳“192”号段运营公司及时完善涉案账号的反制、预警机制,避免诈骗分子在运营商成长过程中钻空子。

在新兴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制度和业务操作等尚未成熟,极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并从中牟利。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黄宇形象地比喻,“192”号段就像一个“孩子”,作为“家长”的运营商起初还不太会管教,如同“学校”角色的深圳市反诈联席办发现漏洞后,及时通报“家长”加强管理,再配合公安机关加强打击、宣防等举措,进而减少了涉“192”号段的电信网络诈骗。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后,深圳市反诈联席办各成员单位立即行动起来。今年新春伊始,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举办“深圳金融讲堂”,以账户管理培训为突破口,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吹响了优化账户服务的冲锋号角。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金融、信息、互联网等行业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填补了行业监管的空白。也就是说,行业主管部门也要进行监管,否则就违法了。”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市反诈联席办联络人韩捷说。

构建反诈宣教体系 推动形成全民反诈格局

民警深入社区开展反诈宣传。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提高反诈防骗、自我保护能力,深圳公安机关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精准防范宣传,不断推动反诈防诈知识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进家庭,着力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预防性犯罪,相比事后打击,事前防范更显重要。新学期开学以来,在市联席办的推动下,深圳公安、教育部门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创建“无诈校园”为目标,迅速组织开展师生春季反诈骗主题宣传活动,并牵头制作了校园反诈教育专题节目,指导全市教育系统建立常态化校园反诈宣传防范工作机制。全市各学校在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时,主动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第一课”的重要内容。民警积极备课,将新鲜热辣的典型案例带进辖区学校的反诈课堂。龙华分局联合区教育局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H5线上“反诈答题”,发动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关注“深反诈”微信公众号;龙岗分局充分利用学校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时间,组织各派出所民警到各中小学上好反诈骗主题宣传课;光明分局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2100名师生送上反诈“警”囊;坪山分局推动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学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及高发案、损失大的5种诈骗类型,强化主体责任,开展全面、系统、长期的内部宣传教育;宝安分局在对电信网络诈骗开展强有力的专项打击工作的同时加强宣传防范,结合反诈宣传“七进”工作,已举办了41场普法宣传讲座;南山分局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八条为切入点,加强警企合作,推动快递平台、银行企业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福田分局充分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动员各居民小区、写字楼、城中村楼管员深入社区进行普法,动员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多波次的宣传活动。

今年1月6日,深圳市反诈联席办下发《针对涉金融产品类诈骗警情精准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各区联席办、市联席办各成员单位开展专项精准反诈宣传活动,要求各单位结合工作职能和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该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期一个月的密集宣传取得明显战果,全市冒充金融客服涉及金融产品类诈骗警情环比下降68.75%。

深圳公安机关将持续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制订《深圳市宣传贯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反诈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一方面,用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压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点行业的反诈宣传主责,全力以赴压降电诈案件;另一方面,借助“深圳公安”“深圳警观”等平台,推动“深反诈”公众号高质量发展,打造两支专业团队,即组建公安教导团、强化“蓝马甲”宣讲队,全面提升反诈宣讲队伍建设,并建立电信、金融、互联网行业企业宣防责任体系,针对刷单返利、虚假投资、虚假网贷、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等类型诈骗纵深推进专项宣传,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学会甄别和远离电诈,从源头上减少电诈案件的发生,加快形成全警反诈、全民参与反诈的新格局。

 

About the author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